10月26至27日,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在铜川举办斜向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路面新技术推广研讨会。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胡希捷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冯西宁、副厅长杨育生、省公路局局长王平参加会议。来自全国10个省的交通运输系统的领导、近百位省内外知名专家参加。铜川市市长郭大为会见参会人员,副市长王刚在研讨会上致辞。
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新技术课题为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由西安公路研究院承担,张东省为负责人。课题历经6年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并在部分路段试验成功。相较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具有环保性能好、油耗低、耐久性强和夜晚行车光线好的特点。
但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纵向施加预应力,存在横向接缝,常发生错台、唧泥、挤碎、拱起等病害,影响路面的行车质量。为解决连续施工,发挥预应力路面优势,斜向预应力路面课题组首次提出该理念,并于2008年在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立项,进行了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室内研究,2011年申报交通运输部西部项目。
该技术沿路面施加永久斜向预应力,不设置伸缩缝,可彻底解决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伸缩缝产生的损害问题,提高路面的抗弯拉强度和路面承载力,有效地延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由于承载能力高,使用寿命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服务能力,并且在使用期内,养护工作量小,可减少运营时间及延误费。同时,建设和养护中无碳排放,运营重载耗能小。
研讨会上,胡希捷指出,交通技术要面向需求,探索创新,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围绕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疑点,开展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发展前景广的技术攻关,解决一批困扰公路发展的技术难题。要牵线搭桥,优化环境,为科技创新营造和谐氛围,积极选拔和推荐优秀的科技成果参与科技奖的评选,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科技成果推介工作,实现为科研成果和建设实践“两个服务”,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才创造条件。要强化管理,务实创新,努力推动科技社团实现转型发展。
杨育生介绍了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交通科技发展情况。“十一五”以来,陕西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交通运输实现了由严重制约向明显缓解、由相对落后向全国先进、由交通短板向新竞争优势的历史性转变,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6.1万公里,路网密度78.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成就显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083公里,覆盖所有地市和88个县(市、区),建成了规模********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西部建设(002302,股吧)标准最高的咸阳机场专用高速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典范工程。国省干线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农村公路普惠民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支持政策,带动地方政府和农村群众掀起新一轮大干热潮,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4.8万公里。运输服务保障有力,基本实现了市市建有一级客运站、县县建有二级以上客运站,所有地市通高速公路客运班线、所有乡镇和91.7%的建制村通班车;2012年全省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货运量分别达到10.5亿人、10.4亿吨,占全社会总运量的比重分别达到93.8%、76.5%,公路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内河水运明显提速,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全省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快安康至白河164公里高等级航道,建成了火石岩至紫阳80公里省级文明航道和紫阳港、流水港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渡口改造200余处,港航设施及沿江沿河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十一五”以来,陕西交通运输厅坚持“科学办交通”发展理念,共立科技项目260个,投入政府资金约4000万元。在中国公路学会和交通运输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承担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8个、联合攻关项目6个,85%以上的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12年底,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科技奖项11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38项。已完成的8项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亿多元,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显著。
研讨会上,新技术研究单位与部分专家作了学术报告,并进行了交流互动。现场观摩了新技术在铜川市耀柳公路九里坡段改建段和耀旬公路照金段的应用情况。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瞻仰了英雄纪念碑。胡希捷代表中国公路学会、冯西宁代表陕西交通运输厅敬献了花篮。 |